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五 乐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唐以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人诗被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乐府与古诗两种。自汉武帝制定郊祀之礼,设立“乐府”——一个掌管乐歌的官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采诗夜诵——即征集民间歌谣及文人仿作的民谣,使延年领导歌唱,有时也制新歌曲,于是可歌的诗,称为“乐府”,其不可歌唱的诗,即称为诗,后世称之为“古诗”。汉以前,诗与乐不分,凡诗都是可歌唱的。汉时歌(乐府)与诗分开,而民间歌曲,却因此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凡文人仿作的民歌,或模仿古乐府而成但不能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或“新乐府”。

乐府虽然是武帝时设立的,乐歌则武帝以前老早就有,如汉高帝作《大风歌》,令沛中儿童百二十人歌唱。高帝好“楚声”,他的《鸿鹄歌》及唐山夫人的《房中祠乐》,都是“楚声”。武帝时既设立专官,又使司马相如等增制十九章之歌,又采集燕、代、秦、楚之民谣,采用箜篌、横吹等外国乐器,李延年又依胡曲而造新声,因此音乐大起变化,而乐府诗也由此盛行。但西汉到东汉初年,还是乐府的产生时期,到东汉末年及建安前后,方达全盛阶段,建安以后,则多摹仿之作,隋唐以后便逐渐衰落了。

据郑樵《通志·乐略》载称,汉朝制作的歌曲有《短箫铙歌》、《相和歌》、《郊祀歌》等十余种,每种有若干曲。相和曲中有《薤露》、《蒿里》、《陌上桑》、《箜篌引》等,都采自民间,《陌上桑》及《箜篌引》歌词写得很动人。《郊祀歌》系邹阳、司马相如等文人作品。《短箫铙歌》是鼓吹曲,发声宏大,用于军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