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9-04 16:50:00
后面婆婆又提了好多莫须有的疑问,生下孩子必须随父姓了,孩子出生后要拜老家的祖坟,弄得女孩一头雾水,最后只好说什么都别说了一切安你们娶媳妇的规矩办好了,最后婆婆提出要回老家办婚礼,女孩也答应了,包括必须穿老式红嫁衣,小瘦大襟袄,肥大红裙子,不许穿旗袍,更不许穿婚纱。要穿绣花鞋。
女孩都答应了最后说如果要蒙上盖头她也没有意见。
女孩跟着就反击了,第一要给彩礼。当然她会回嫁妆,给多少回多少保证一对一回礼,第二要买房子。原本娘家有房的为避免嫌疑不能住了,新房下不来可以先住着,但必须给娘家房租,哪怕给市价是10分之一也可以,但必须给既然讲形式就大家都讲好了。还有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房子没下来以前,婆婆过着要住外面。因为没有住媳妇娘家的道理。
这三条婆婆倒是答应了。
日期:2014-09-04 17:25:00
也许婆婆是放下心里石头了,也许真有点喜欢这个通情达理的媳妇了,也许觉得首轮胜利了,反正婆婆走的时候高高兴兴,走的时候已经是准婆婆了。
婚事也是简单到简陋了,那时女孩几乎是个恨嫁包子类了,只有一条原则不倒贴,
好在2000年时候还有不贵而且零首付的房子可以选择,但是都是偏远地方,有的是从郊区划过来的,有的根本就是郊区,好在有娘家房子可以借住,而且她们单位已经有了新厂址也是郊区,已经动工了。
她们在那附近选了了70多平的两居室,当时房价才1200多,而且是零首付,至于这个零首付其实的开发商的骗局,零首付的房子,要从签合同开始付月供的,从开始月供到交房至少三年时间,而且经常无故拖延,甚至烂尾。但这也是后话,当时的人都不懂这个。
女孩母亲嫌那里偏远,想出钱把差价补了让她们在娘家那套房附近买房。女孩犹豫答应但是算借的,小两口打借据,后来又犹豫别的房子时,那个小区售罄了。
这成为男孩对女家不满的借口,认为是丈母娘是加重他的负担,当机立断的买了郊区的零首付。
日期:2014-09-04 17:56:00
黄猫说了女家祖上那些背景其实是为了说明女家的房子。
女孩的父亲单位原本分过一套小二居室的,后来房改买下产权了,用当时我眼光看地点不太好。配套一直建设不起来。
另外女孩的军阀太爷在天津买下最好地段的洋楼,不知道怎么被她爷爷单独继承了,**中被征用了。女孩那个太爷算是民主人士,爷爷又在打仗时做了俘虏投降成了解放战士,算是老干部了,那栋楼早早就给腾出来发还了,只是女孩父亲一代兄弟众多,女孩父亲只分到一间正式房子,和一间半地下室,这时女孩的爷爷已经去世了。女孩的奶奶有病要天天注射。所以一直靠女孩母亲照顾着,还有那独间房子是好学区,比较前卫的女孩父亲,已经懂得择校了。
女孩一家就搬出两居室,住进洋楼了,过去那种大家庭的生活,女孩奶奶很长寿,到孙女出嫁以后才去世的,奶奶很疼爱这个孙女,但管教很严,女孩好多传统的思维,都来源于大家闺秀出身的奶奶。
那套地段不好的两居室一直闲置着,也没有出租。
直到几年前五大道改造景区时,女孩父母才拿了买洋楼的钱,没再买房子。搬回两居室养老去了、
日期:2014-09-04 18:15:00
女孩的婚事就慢慢走上日程了,婚房用的是娘家那套小两居,原本的装修都没改动,只是粉刷一边,修修补补的,一些家具都没有换,只买新的补齐了。
女孩想早点结婚,一是不想和奶奶一屋里睡觉了,二是她明白以后日子都靠自己,不结婚厂里没有单身宿舍,男孩租房住又是一项开资。
所以房子弄好了,就领证住一起了,女孩坚持给家里租金,母女退让半天最后是象征性每月100元,还包括赡养费在内。
婚礼婆家要等秋收,据说秋收娶媳妇好。女孩子准备嫁衣发看愁,那时候真的没有买那种民国初年的东西。最后是奶奶居然找出一张相片,上面女人都是那个打扮的,包括那时候的奶奶。找了裁缝做出了了,奶奶跟着指指点点的,最后弄成和《蔡锷与小凤仙》里面小凤仙的打扮差不多的东西,用织锦缎做的,好歹比婆婆说的那种《红高粱》里面的打扮豪华不少。
日期:2014-09-04 21:34:00
奶奶娘家闯关东比较晚,奶奶还依稀记得好多山东的风俗,在奶奶的逼问下男孩承认老家有婚礼上调戏伴娘的风俗,奶奶坚持一切按最旧的套路走,女家父母不出席男家婚礼。正坐家里看着闺女哭嫁告别。因为婆家调戏伴娘的恶俗,也没带伴娘过去,只有一个比女孩母亲小不了多少的堂嫂去送亲,因为这个堂嫂是家族里有名气的王熙凤,滴水不漏的人物。又泼辣又能张罗还能喜怒不形于色。
女孩走的那天真的哭嫁了,按规矩把一块糖咬成两半一半放嘴里吃,一半放母亲眼前。女孩放下半块糖就泣不成声了,被男孩和堂嫂左右架着出娘家们。
到了婆家按规矩女孩被安排在县城附近婆婆的妹妹家里。不能和男孩见面,第二天由这位姨婆婆和堂嫂还有三姐陪着买嫁妆衣服,因为下火车还得辗转导车,最后还得步行爬山,没法从娘家带太多东西,按规矩八套嫁妆衣,七套在县城凑合买了。反正就是越鲜艳越好,女孩根本也不打算带回家,七套衣服五套是安三姐体型买的,准备摆设完了就送给三姐了。只有两套打算换下那古董嫁衣以后穿几天。婆家安规矩买的东西也是那天买的。还有礼品等等等,一大堆,好在档次不高,花费也不很大。
说是娶媳妇彩礼却是按当时天津不嫁不娶的规矩,给了2000,还是男孩的钱,女孩也是用自己的钱又回了2000嫁妆,买那堆东西的钱也是这里的,该婆家买的也是女孩花的钱,管钱的三姐遇到该掏钱时都故意躲开了。
日期:2014-09-04 22:11:00
要说婆家也是出力不少了,在那二层楼里新装修了,一套里外间一间半的房子做新房,里面家具全部是新打的,虽然蠢蠢笨笨的但都是实木结结实实的,女孩子感叹可惜没法运回天津啊,要不用一辈子也不会坏,现在市场上还真的买不到那么实在的东西。被褥也都是新的整整齐齐的码了老高的。屋里侉垮的小摆设让女孩子爱不释手。
婚宴是请厨师来家里做的,屋里外面好多桌,婆婆说前一天就把家里的猪羊鸡鸭几乎杀光了。地里的菜能摘的也都摘光了。能挖的都挖出来了,听的女孩子心里好不凄惨,婆婆说家里也就这么多了,厨师工钱和配料钱,都得你们自己花钱了,女孩低声说我这里还有点钱您别担心了,再说还会有点份子钱了。都给您留下过日子。
看完家女孩子又被送到村里一户亲戚家住,还是不让和男孩见面。婆家车过来接亲也是姑姐和堂嫂,新郎在家门口等着鞠躬迎亲,没有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