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7-05-16 10:02:00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引语

自公元前548年赵武执政,至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合袭灭知氏,历时共95年,属于《晋卿史》下部记述的内容。这95年又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稳定时期(前548-前597年)。前546年,晋、楚两国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双方平分霸权,自此,一直到春秋之末,晋楚双方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会战,甚至直接的冲突也不多了。一般认为,这次弭兵符合晋楚双方的需要,因为楚国需要集中精力对付来自东方吴国的强劲冲击,而晋国的各个大家族则要集中精力进行内斗。公元前546年的弭兵,标志着春秋时期的斗争形式,由诸侯争霸转换为各诸侯国的内部斗争。但事实上,在前548-前597年的50年时间,晋国内部六个大家族分把晋国六卿职位,整整50年时间没有发生大族兼并事件,这与此前的80年相比也显得平静得出奇:从公元前632年,先后有11个家族担任过卿位,到前550年,80年间有5个家族被灭,平均15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

晋国出现50年的长期稳定(大体稳定),原因有三:第一,人员因素。这一段时间,先后由赵武、韩起、魏舒、士鞅担任正卿,四人都长期生存于晋国政坛,经验老到、阅历丰富,才智优异。在品质上,无论是忠公体国的政治家还是一心谋家族利益的政客,都不缺乏把握国家全局、协调家族关系、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和才干。第二,体制因素。晋国各家族之间长期冲突、兼并不断,主要是各大家族都想在三军六卿的体制内谋得一个卿位,为了协调这样的矛盾,晋国也先后采取过四军八卿、五军十卿、甚至六军十二卿的体制,但是卿数太多,政令则更难统一,内斗更加激烈,所以最后还是恢复到三军六卿的模式。前550年,栾氏被灭,晋国正好剩下六个世卿家族,这样,每个家族分享一个卿位就有了保障,家族不必为卿位而处心积虑,不必再冒着伤筋动骨甚至灭门的巨大风险去进行殊死内斗了。第三,潜心质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最烈,所以表面上的兼并、争斗,其实也就是各种统治方式之间的比拼,而不同统治方式的孕育和形成,则需要时间和相对平和的环境。这50年,就是晋国六大家族在各自的封地内形成不同统治模式的时间,各家纷纷建立起不同的经济、政治模式,只有待各种模式酝酿成熟,真正到了优胜劣汰的当口,更加剧烈残酷的内斗才会彻底爆发出来,由比较优越的统治模式兼并和取代恶劣的模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