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09-23 13:06:00

一、前言

各位明史爱好者、建文帝的忠实粉丝们:

他不是弹琴高手,但他拨动的人生琴弦,却把国人的心牵动了六百年;他不是一位成功的皇帝,更谈不上伟大,但他的柔弱与仁慈却如雷霆万钧,把我们心中的矜持彻底击碎;他失掉了江山,但他治国确十分敬业,而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然而人们却从未因为他的失败而将它评为赋寇,相反人们还是对他一往情深;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掩埋他的净土是哪一胚,我们喜爱的明史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就是明朝第二任皇帝,靖难之役后,不知所终的建文皇帝。

建文帝去哪儿了呢?一部浩繁的《明史》也没有给出个确切的说法来。2011年,南京的明孝陵博物馆编辑出版了一本关于建文帝下落的争鸣集,毛佩琦教授给这本书题了一个极好的书名,叫作《天下说建文》,书中收入了有关建文帝下落的说法涉及了全国八个省份,有江苏说,浙江说,福建说,湖南说,四川说,贵州说,陕西说,青海说,而附录中更注录了云南,重庆,广东、广西,江西,甘肃,还有海外的传说。所以毛佩琦教授用“天下说建文”概括诸家之说,真是名符其实。如此众多的说法,虽然莫衷一是。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说法得到认可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缺乏证据;第二是缺乏明朝初年的证据;第三是缺乏确实可信现在还存在的证据。证据成了揭开明史第一悬案的瓶颈。什么才是证据呢?我认为,当时人写的当时的碑,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证据。如果有系列靖难之役后六十年内的碑,记录了建文帝及其随从的下落,还有建文帝的墓,或址、传说、谱志记录,那将是震惊世界的新发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