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与大清举办洋务学堂相比,日本“文化开明”截然不同。睦仁天皇最初提出的就是“求知识于世界”,境界上就比大清国的“西为中用”高了不少。明治五年,日本政府明示如下教育理念:学问乃立身建业之本,务使乡中无不学之户,家中无不学之人。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全国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人出国留学归国后在学校里任教,日本教育在“明治维新”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改革法令:《学制》。《学制》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第一普及初等教育和发展师范教育,课程也仿效西方国家,开设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第二改革中等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初级和高级技术人才。第三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学制》发布第二年的1873年,日本小学在校生132万,入学率28%。十年之后的1883年,小学在校生就达到了323万,入学率超过50%。189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61%。190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超过了国民收入的2%。1901年,根据新颁布的《小学校令》,小学变成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1907年开始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小学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8%。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曾说:“教育于维新之前,仅仅局限于武士阶层的40万人,维新之后普及于全民。”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有各类大中小学校近3万所。有人说:“日本学校的密集程度,已经超过了中国的鸦片烟馆。”日俄战争之后明治天皇也曾经说:打败俄国最应该感谢的是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日本士兵基本都受过小学教育,而俄国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