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个地方的风气有其渊源。如像邻县绍东县重经商而不喜读书,,子弟年长即走南撞北四处寻觅商机,有“江北省的犹太人”之称,绍东一带历来都出大商人经商风气浓厚民间甚是富裕,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山南县乡下走乡串户的卖货郎大多是绍东县人,本地人很少从事此项营生。

其实山南县在历史上是一个战乱频仍之地,因为其是南下的交通要道,就像古人论洛阳所说的:“故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刀兵”,山南县也一样。明朝中后期,失地的流民一直在南山山区一带繁衍谋生,屡屡跟当地的土著爆发冲突,在明末的战乱中成为战场,流民和官军在此地拉锯,导致十室九空,南部地势低洼,河汊纵横,芦苇荡中是汪洋大盗河匪、湖匪藏身的好地方,连年的战乱,导致山阳县一带民风彪悍,家族聚众而居,喜好抱团排外,百余公里开外的大城市瀚江市的居民把山南乃至山阳地区贬称为“土匪窝”,认为其是一个出山匪、湖匪的地方,山阳人霸蛮,有匪气是外地对山南县和山阳市的印象。甚至在90年代编了一首流行的民谣:“火车好坐,山阳难过”,把山阳看做是车匪路霸横行的地方,谈山阳而色变。

日期:2015-08-07 12:33:16

而喜好子弟读书、年年升学率全地区第一、在省内小有名气的弥漫着书香之气春江镇在山南县乃至山阳市的好勇斗狠的整体氛围中看上去就像是一朵奇葩,一个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人,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儒,南山先生。南山先生本是江浙人士,在反清复明屡屡失败后隐居在南山之麓的春江镇,自号南山老人,不再从事政治活动,专心教书育人。在他和他的弟子的带动下,春江镇成为江北文宗所在。在有清一代共出了33位进士,位居全省之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