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关键时刻,晋军中突然响起了一通进军鼓声,一下子晋军士气便被拉了起来,战局反倒开始向桓温这边逆转,成汉部队面对晋军的反扑再也扛不住了,纷纷丢盔卸甲,往成都城里逃窜,而桓温的晋军则跟着败军的足迹,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成都城。

关于决战之时的这通进军鼓究竟是怎么敲响的,说法众多,基本归纳为两种说法,一是说当时桓温其实是要敲退兵鼓的,谁知道传令兵传错了口令,误敲了进军鼓。当然,另一种说法则是再次体现了袁乔的作用,说是袁乔违背桓温的命令,敲了进军鼓,而后才有此大胜的。这两种说法有个共性:即认为在这场关键性的决战中,桓温怂了,并差点酿成大错。

当然,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我觉得这两种说法均不可信,首先,因为桓温后来做的一干子事,包括往后桓氏家族的倒台,使得他彻底成了反面教材,所以《晋书》有故意抹黑桓温的成分。先来说第一点,“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是行军作战的基本知识,哪有什么所谓的“退兵鼓”啊,所以第一点说法实在不靠谱。况且,在这紧要的危急关头,士兵们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作为士兵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传令兵更是不容许有半点差池,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至于第二点,是否是袁乔刻意改变命令的呢?我觉得也无此可能。的确,袁乔之前是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但别忘了最终拍板的是桓温,所以袁乔只有参议权而无决策权,而在那危急关头袁乔的前军已近奔溃,他比桓温更直观地面对危局,所以他绝不可能在自己已近崩溃的情况下再击鼓冲锋。而且,作为一个智者,袁乔清楚地明白如果桓温真要撤军,自己违背命令会让前军与中军分离,陷于死地而不是危地。再者,流矢既然可以射到桓温跟前,那说明他督战的位置应该非常靠前,与前军袁乔不应该离开太远,所以袁乔如果乱传命令桓温肯定会很快得知的,并极有可能阻止,因为桓温生来谨慎,决不允许出纰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