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7-03-16 10:27:45

康王十二年,他从镐京出发,巡视洛邑,然后抵达丰京召开了一次诸侯代表大会。那次大会上,出风头的是地官大司徒毕公。根据成王的最高指示,毕公制定了洛邑郊区的居住规定,此即《尚书》里的《毕命》。《周本纪》里语焉不详地说:“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分居里”,就是划分小区的意思。划分的标准是什么?郊区的居民是什么人?

根据《毕命》,被指定居住在郊区的是殷商遗民。商朝已经灭亡三十六年(“既历三纪”,每纪为十二年),它的遗民仍然没有资格进城,虽说洛邑本身是为殷民度身定做。洛邑分两大块,城里和城郊,城是王城,住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郊外的天地虽广,但并不表示你可以大有作为——你没有住处选择权。朝廷将根据某一神秘的标准为你定成份,成份好的可以住在好区:比如离城近、田地好、学区房之类等等。那个标准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无法定量,不是看你家有多少田地、不看你家有多少钱、不看你家有多少人口……你家史贫农、富农或者地主它全不管,它在乎你的忠诚度——你对已经成立了三十六年的大周有多忠心?

不过《毕命》对忠诚度的划分极其粗糙,没有采用打分制,而是非黑即白,简单地说就是好人住好区,坏人住坏区。“旌别淑慝(tè,恶),表厥宅里,彰善瘅(dàn,一种病,引申为憎恶)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这二十八个字,看着挺生分,其实我们都耳熟能详。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把善恶(淑慝)分别出来,给好人的宅子立上标记,比如五好家庭、计划生育标兵、光荣军属……等等,扬善惩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不停教导的坏分子,把他家的田界标识出来,以儆效尤”。(203)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