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一 初放凤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轼在仁宗面前自请外放,要去地方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以济民生。这一番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仁宗。但仁宗也颇费了一番苦心。他当然相信,以苏轼的大才,是能够胜任一方知州的,但他也深为苏轼耿介的品性担忧,因此决定将他外放到西北边陲的凤翔,且只做一个签判。这样既可以让苏轼尽早认识大宋积贫积弱的国势,也能让他在与知州的协同共事中熟悉官场规则。对于这一点,苏轼倒是没想太多,他只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恨不得立刻上任。

此时,正值西夏进犯大宋西北边境,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很多村庄一夜之间化灰烬,难民背井离乡,毫无目的地随着人流奔走。苏轼走的是向西北的官道,而流民多是往东南逃散,因此他并未看到大队的难民,但沿途的饿殍让他忧心忡忡。

十多天后,苏轼及家人来到了凤翔境内。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凤翔城外,一片萧瑟。夜晚,苏轼一家寄宿在一间村野茅店中,一家人正围着一堆篝火烤火取暖。采莲说:“没想到吧?这大西北可是够冷的。”此时王弗身孕日重,行动不便,感激地说:“表姑,怪不得你在马车上装了那么些劈柴呢!”苏轼环顾一下四周,叹道:“连年战争,树也跟着遭殃啊!”

这时,四个持枪带刀的蒙面人在院墙外观察动静,看到苏轼一行并无随行人员护卫,就冲进了院子。苏轼立刻站起,护住王弗和采莲,迅速扫视了一下这些蒙面人,见他们都穿着残破的军服,所持的刀枪皆是大宋禁军之物。苏轼顿时心中有底了,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其中一个领头的说:“莫管我们是什么人,留下财物!”苏轼听出他的语气似乎有些颤抖,断定并不是惯于打劫的绿林中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