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边塞诗的主将高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生平事迹

盛唐边塞诗派,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以自己的独特题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唐代诗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文学史上并称“高岑”。

高适,字达夫,《唐才子传》说他“一字仲武”,疑误。古人名字相应,“仲武”与“适”之义不合,《中兴间气集》的编者高仲武也是渤海人,可能是辛文房习闻失察而混误。《旧唐书》本传说他是“沧州渤海人”。考《新唐书·地理志》,沧州即渤海。故高适应为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高适约生于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可以五十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高适自幼家境贫寒,长期困顿。他的父亲高从文虽曾做过韶州(今广东曲江)长史,但在他幼年时父亲便去世了。《旧唐书》说高适“少落魄,不治生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

他二十岁时曾赴长安求仕,“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别韦参军》),自以为“书剑”两成,可以获得官职,结果失意而归。此后便客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曾一度过着混迹渔樵的流浪生活。他有《封丘县》诗说:“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他一面“兔苑为农”、“雁池垂钓”,一面靠亲戚朋友的资助维持生活。开元十九年(731),又曾到过蓟北(今河北省北部)等地,这是他第一次出塞。这次他虽然“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自蓟北归》),从军报国的壮志未能实现,但对于塞北风光和战士生活有了亲身的体察,为他后来写著名的《燕歌行》打下了生活基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