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当年日据时期的皇家建筑均改建为蒋介石行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环境清幽、隐蔽性强,足以应变突发状况,是蒋介石选择行馆的共同特点。

但蒋介石行馆虽多,究其根源,几处最具代表性的住所,还是要追溯到日据时期,为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11天的“行启”行程而兴建的代表性建筑。

当时日据“台湾总督”田健治郎积极鼓吹天皇赴台“行幸”,提前数年准备,花尽人力与物力,盛大准备迎接工作,并在景区兴建多座行馆,共花费100万日元,相当现今新台币10亿元,但未料大正天皇因病无法成行,乃由摄政皇太子裕仁代行。22岁的裕仁因此于1923年4月16日在基隆登陆,成为唯一到过台湾地区的日本天皇。

田健治郎为方便裕仁休憩而修建的皇家建筑,不但精致豪华、用料讲究,造型多依当时日本流行的日洋混合风格设计。例如草山御宾馆、草山行馆;日月潭边涵碧楼扩建了8间贵宾馆作为太子行馆;阿里山祝山林道旁也修建了贵宾馆。裕仁离台后,这批贵宾馆成为日本皇族或政要到台旅游时的落脚据点。

直到台湾光复,这批平日贵宾馆连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招待所,改由国民政府驻台各单位所用,也成为日后蒋介石行馆与台湾各类景区高级招待所的主体。

至于最早一批蒋介石行馆,是在陈诚于1949年1月接任台湾省主席后,经请示蒋介石才开始准备的,共8处地点,包括澎湖两处,以及台湾本岛的台北、草山、大溪、日月潭、高雄、四重溪6个定点。由于蒋介石生活朴素,因此行馆均维持俭朴摆设,格局承接日式风格,却又有扶疏花木、绿地可供散心休憩,大致上各个行馆的内部摆设与布局颇为一致。较多的改建往往是因为宋美龄习惯西化居住、卫浴条件,所以必须稍作调整。因蒋宋作息习惯不同,通常两夫妇起居分开;也常有礼拜堂,方便笃信基督教的两人做礼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