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附录 李白的学习年代与漫游年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成长小说”论张大春《大唐李白》首二卷的几个问题

《大唐李白》是张大春自2013年起创作之长篇小说,以诗人李白(701-762)生平为经,大唐盛世为纬,预计四卷共百万字以上。首二卷《大唐李白·少年游》与《大唐李白·凤凰台》(以下简称《少年游》与《凤凰台》)分别于2013年夏与2014年春出版。前者以少年李白随师父赵蕤(659-742)于大匡山学习为主要内容;后者叙述李白二十五岁前于蜀地出游,并与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647-735)相遇的经历。小说出版以后的评论重点有二,一为还原李白在大唐历史中的位置,完成以小说写文学史之诉求;二为还原大唐文学环境之用意,延续历史与小说“纪实与虚构”之辩。两者都与作家多年来的写作动向相关:“大说谎家”式的虚实比例探究,以及实存的古典诗歌与现代小说虚构的精神对垒。《大唐李白》的创作可带来全方位式的解答。写作手法方面,小说包含大量历史的考证、神话的添补,对人物、情节与故事性相对压抑。本文承接以上关注,试以另一路径探索,从欧洲十八世纪“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文类结构为参照,解答《大唐李白》首二卷意旨及小说技法上的几个问题。

在现存有关《大唐李白》的讨论中,论者提出过“学者小说”、“恶棍小说”、“旅程小说”的读法,惟暂未出现过“成长小说”的课题。谓成长小说,俄国文论家巴赫金(Mikhail Bakhtin)认为最核心的类型特征为“人的成长与历史的形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简言之为一种关注青年及趋向成熟的阶段、把个人发展放置在社会语境的小说文类,着实与《大唐李白》中的历史与人物两端有着深刻的联系。其次《大唐李白》首卷题为“少年游”,次卷题为“凤凰台”,两卷主要内容仍只覆盖至二十五岁前的李白,未及经历婚姻、酒隐安陆的十年蹉跎,更远远未及四十岁入长安。换言之,《大唐李白》用上四卷中两卷的篇幅,处理李白生平中相对不为人所熟知的首二十五年之“成长阶段”。不过,上述有关篇名与内容比例的倾向,均不及《大唐李白》与成长小说经典《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Apprenticeship)及《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Wilhelm Meister’s Journeyman’s Years)在结构上的相似引人注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