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多余的人:读屠格涅夫《罗亭》 又四年之后的归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八六〇年,真实的时间,漫无尽头的永夜过去,在《罗亭》小说再版时,屠格涅夫为飘泊如九飞蓬的罗亭写出了最后的归宿,成为这部小说如今的结尾——罗亭当然没寻回列日涅夫的农庄,(懦怯的人仍有他最终的傲骨?)他随风去了更遥远更华丽、被本雅明称为世界首都的法国巴黎,小说时间注明是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当然就是革命风起又旋即被镇压下去的日子,在巴黎著名的某一处革命街垒,溃败奔逃的时刻,一名个头高大,身穿旧礼服,腰间多束一条红巾的白发苍苍之人,双手分持红旗和马刀,以尖细的嗓音大喊着仿佛要唤回人人救死不暇的同志,但枪手瞄准了他,一颗子弹穿透他心脏,让他“像只袋子一样,脸朝下倒了,就像朝谁跪下去似的——”

这个屠格涅夫又想了四年之久的慷慨赠礼,就革命的逻辑来看,以赛亚·伯林说,屠格涅夫给了罗亭一个巴枯宁没能做到的死亡、一个体面得其所哉的死亡。

再稍后,高尔基也说了一段话,仿佛作为列日涅夫说法的注解,更像罗亭的墓志铭——“假如注意到当时的一切条件——政府的压迫、社会智慧的贫乏以及农民群众对自己任务的缺乏认识——我们就应该承认:在那个时代,理想家罗亭比实践家和行动者是更有用处的人物。他这个幻想家是革命思想的宣传者,是现实的批判者,他可以说是在开拓处女地,可是,在那个时代,实干家能干出什么来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