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访谈 采访 荒林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02.8.18 北京牡丹园

荒林同我认识多年了,我一直很欣赏她的犀利的文风。但是直到去年我搬到北京,在首都师大当教授的她才同我熟悉起来,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

荒林这次同我对话有点突然袭击的味道,因为事前我没料到。直到我同她进入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我才知道她已经准备了好长时间,读了大量的资料。难得的是,我和她在很多问题上“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不仅欣赏我的小说,也非常欣赏我哥哥邓晓芒的哲学。她是一位非常有现代气质的知识女性,国内女性文学和文学批评的领头人。

问:一九九六年哲学家邓晓芒在《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一文中提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文化自我批判精神,它以鲁迅为其最高代表,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从未有过的。(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九六年五期,收入二〇〇一年三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晓芒著作《新批判主义》)邓晓芒指出:一般认为,“五四”精神的主题是科学和民主,其现实目标是启蒙和救亡。这些都并不错,但都是表层次的,都未超出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大背景。例如,它们都可以转化为中国士大夫经世济民、富国强兵的理想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偏离开自己本身的哲学和人道主义根基。但鲁迅却自《狂人日记》出,从救国落实到救人,从救人更落实到了救未来之人(“救救孩子”),而对当世之人,其中包括自己,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甚至有一种类似于西方的“原罪意识”(“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块肉”)。他的《阿Q正传》、《伤逝》、《风筝》和《祝福》等等,无不渗透着一种深深的忏悔意识和原罪意识,鲁迅和其他一些“五四”精英分子不同,他的内心不是一片光明,而是一片黑暗。由此邓先生提取鲁迅的真精神不是别的,而是以自身为标本对整个民族文化传统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精神即“抉心自食”。后来在《新批判主义》一文中,邓晓芒先生进一步概括出新批判精神的三要素,就是启蒙自我,忏悔自我和建构自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