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图形幻界电脑制图“大爆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63年,伊凡.苏泽兰(IvanSutherland)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其互动式电脑制图的构想犹如给全世界投下了“一枚炸弹”。画板是一个实时的素描系统,使用者可以利用“光笔”,直接和电脑屏幕进行互动式交流。这个成就太伟大了,意义也极为深远,我们中的一些人,直到10年后才开始领会它的全部价值所在。

画板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概念,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说出动态图形、视觉模拟、有限分辨率、光笔追踪以及无限可用协调系统等等。画板可以说是电脑制图的“创世大爆炸”。

接下来的10年里,许多研究人员似乎对电脑制图的实时和互动层面失去了兴趣。相反,大多数人把创造力投入到脱机的,非实时的真实影像合成技术上。苏泽兰自己也稍稍偏离了原本的方向,转而研究图像逼真度,也就是要寻找能够让电脑像变得栩栩如生、刻划入微的方法。这种研究的重心完全放在阴影、明暗、反射、折射、隐蔽的物体表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上。绘制精美的国际象棋棋于和茶壶成了后画板时代的象征。

就在同一段时间里,我越来越觉得,人类如何能够简单而轻松地表述他们的图形构想,这是一个比机器能否合成如照片般逼真的影像重要得多的问题。在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中,电脑应该能够理解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这类想法常常会在任何一个设计的初始阶段出现——而不是只懂得那些以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表达的复杂化的,己成形的东西。在电脑上实时追踪手绘草图,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领域,我得以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把电脑制图作为一种动态更强的、互动性更好的而且表达能力更佳的媒介来加以理解,并推动这种媒介的发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