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悲剧的诞生 第十八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悲剧的诞生

第十八章

这是一种永恒的现象:贪得无厌的意志,凭借笼罩万物的幻象,把芸芸群生拘留在人生中,强使他们生存下去。有人被苏格拉底的求知欲所桎梏,妄想借此可以治疗生存的永久伤痕;有人迷恋于拓展在眼前诱惑人心的艺术美之幻幕;有人陶醉于超脱的慰藉,以为在现象的旋涡之下有一道川流不息亘古长存的永生之流,而绝不提及意志每一刹间在手边都有更一般的但总是更有力的幻象。这三个幻象阶段,总之只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能体会,这种人一般地感觉到生存的沉重负荷,深恶而痛绝之。所以需要寻找一些刺激来麻醉自己,以忘却生存的不愉快。所谓"文明"的一切,就是用这些刺激剂制成的;照其成份的比例,主要在苏格拉底文化,或艺术家文化,或悲剧文化,如果允许我用历史的例证,那就有亚历山德里亚文化。或希腊主义文化,或印度(婆罗门教)文化。

我们整个现代世界陷于亚历山德里亚文化的网罗中;它所目为理想的人物,是具备最高知识能力,努力为科学效劳的理论家,苏格拉底就是这种人物的原型和始祖。我们所有教育方法最初就以这种理想为目的;其余一切生存方式都在它旁边艰苦挣扎,仿佛是一种姑且允许的而非其所欲的生存。很长时间,有教养的人只以学者的姿态出现,实属惊人;甚至我们的诗艺也不得不从渊博的仿作演绎出来,即就韵律的主要作用而言,我们也见到我们的诗体不是出自乡土之音,而是源于博学雅言的艺术试作。浮士德,现代文明人的典型,是可以理解的现象,可是在真正的希腊人看来,定必是多么不可思议:浮士德贪得无厌地攻究一切学术,为了求知的冲动而献身于巫术与魔鬼。我们只要把浮士德放在苏格拉底旁边来比较,就不难明白:现代人开始预料到这种苏格拉底求知欲的极限,所以对着沧茫的知识之海悠然向往彼岸。歌德有一次讲到拿破仑,便对厄克尔曼说:"是的,好朋友,在事业方面也有一种创作力。"他天真得可爱地提醒我们:对于现代人,非理论家总是可疑可畏的人物。所以,我们还需要有歌德的聪明,才能发现这样一种惊人的生存方式不但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原谅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