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篇 近代英国 圈地运动下的英国农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其诗歌《荒村》中形象地描写了英国乡村发生的变化:“曾多少次,我在你那种种迷人的景色前停留/……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它是来势凶猛的灾难下的牺牲/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诗中所写的正是15世纪的英国因毛纺织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和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而养羊业所需劳动力也比种地所需少,工资也低,因此许多贵族地主纷纷投资获利优厚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所谓的圈地运动。

16世纪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在其代表作《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从此,“羊吃人”这个词便成为了圈地运动的生动写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