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篇 琴棋书画 唢呐的历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它的发音高亢、嘹亮,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得非常普遍。经过很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现在,它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件独具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唢呐的历史很长,最初的唢呐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为古代波斯语音译。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唢呐出现在中国,在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中,已有吹奏唢呐的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唢呐传到了我国中原地区。

但是,唢呐出现在古书中,进入文字记载,则是近几百年的事。在明代,古籍中开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着名的爱国将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

明朝王磐的小曲《朝天子·咏喇叭》是描述唢呐最好的韵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与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最晚到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