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篇 雄瞻浩博——清代文学 通天地人者曰儒——黄宗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顾炎武

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张岱年

明末清初,中国有位大思想家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他就是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人权宣言”。黄宗羲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则,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黄宗羲(公元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他生逢明末清初那“天崩地解”的时代,在明末作为东林党子弟和复社名士,同阉党作过坚决的斗争。明朝灭亡后,他积极投入抗清斗争,曾与钱肃乐在家乡组织“世忠营”,失败后又与张惶言在舟山进行抗清活动。后看到清廷统治已经稳固,复明无望,遂归乡以遗民自居,从事著述和讲学活动。《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提出了独到的政治见解,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明夷待访录》是他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后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潜心完成的力作。此前一年,南明永历帝被杀于云南,南明亡。此时清王朝已建立近20年,其统治业已巩固。黄宗羲复明灭清的希望可谓到了“潮息烟沉”的绝境。痛定思痛,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冷静反思之后,黄宗羲以其犀利的笔锋将批判的锋芒刺向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夷待访录》这个书名是有所寄托的。“明夷”,乃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坤上,用晦而明,寓意希望与光明。黄宗羲引《易经?雪?雪“夷之初旦,明而未融”,以寓其意。一个旧的时代终止了,但黑暗的尽头,终将是光明的。对于人类的未来,思想家是充满信心的。黄宗羲认为自己的学说能把国家由黑暗引向光明,但学说的实现却有待“明主”的求访采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