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篇 流丽万有,东方意境——唐朝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唐群英,惟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

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韩愈上任潮州刺史时,正逢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水茫茫。一天,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损失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韩愈不仅为官勤政,而且在文学上贡献卓绝,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北宋文学家苏轼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几句评语是韩愈一生的写照,前两句是赞扬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对文学的历史贡献;后两句是称颂韩愈的忠勇爱国精神。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他3岁而孤,由嫂郑氏抚育成人,25岁进士及第,后任监察御史。韩愈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所以不久他就因上书陈说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在韩愈的一生中,他为官勤政亲民,为师身亲躬行。另外,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文风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力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而且,韩愈针对唐朝时期骈体文占统治地位的状况,为了扭转文风,恢复秦汉时散文的优良传统,他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