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篇 蔚然大国——两汉文学 绝代奇书——《淮南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环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高诱《淮南子注·叙》

惜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书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

——刘知己《史通·自叙》

“绝代奇书”乃是半个世纪以前胡适先生为《淮南子》下的评语,而此书的作者刘安也被称为“天下奇才”。刘安本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因为谋叛文帝,被流放四川,在途中绝食而死。后汉文帝又封刘安为淮南王,都城寿春。

淮南王刘安同一般的皇亲贵族有很大不同:“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他博学多才,在科学、文学、哲学、音乐等众多领域中多有建树。他在寿春会聚了一批“俊伟之士”,一起探讨天下大事,研究学术。于是作《内书》21篇,《外篇》甚众,还有《中篇》8卷,一共20余万言。对于刘安其人,史家有不同的评价,较常见的一种看法是,刘安企图谋叛,在武帝时阴谋外泄,于是在被捕之前自杀身亡。从《淮南子》书中的观点来看,它承继黄老之说,而汉朝的中央统治者实行的是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这种道家和儒家治国思想的对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和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史记》中记载刘安曾自称:“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能北面臣事竖子乎?”显现了他觊觎皇位的野心。但是淮南王刘安与汉武帝刘彻叔侄俩之间的政治斗争无法影响《淮南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