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宁静致远,得意失意皆从容 去留无意,不戚戚于得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人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

——《中国哲学简史》“知命”

得失总是牵动人心的,我们会因为有所得而欣喜不已,我们也会因为失去而悲伤心痛。很多时候,我们的心境会不自觉地随着人生的得失,而起起落落。对此,《论语》概括为“小人长戚戚”:因为“小人”的欲念太多,心里记挂得事情太多,便很容易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局促不安,所以就会常心怀戚戚。

世间之人,多为受得失所困的“小人”。秉持着助世人探寻智慧的冯友兰,针对此给人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能够这样做,人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这就是孔子何以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是因此,他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显然,在冯老看来,医治“长戚戚”的办法,就是竭尽所能地做自己当做之事,便已足够,最后结果无论好坏,只需坦然接受即可。冯老一生都在坚持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哲学研究,期间有过同代学者的非议,也曾有过社会变迁带来的方向转变,但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人们的评价是褒是贬,他始终不改初衷。冯老秉持着他自己的人生原则,尽职尽责为应为之事,将得失置之脑后,才越过人生的一道道沟沟坎坎,圆满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便是所谓的“去留无意,漫天边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真正能达到此种境界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