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先秦官制 第二节 商朝官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也称殷,是继夏之后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在商朝,王仍然是最高统治者,又称“一人”、“予一人”,表明王权比夏朝又有所加强。商朝从太乙(汤)到帝辛(纣),共30个王。

商朝在官吏建制上分“内服”和“外服”两类。所谓内服官,指中央和王畿〔ji机〕以内的各种官吏。所谓外服官,指王畿以外及边区的各种官吏。大盂〔yu于〕鼎铭文记载:

殷得(边)□田(侯甸)雩(与)殷正百辟(图1)。

“殷正百辟”是内服官的概括。“百辟”,即百官、众官。“殷边侯甸”是外服官的概括。“侯、甸”,即外服官中最重要的两种官称。

(1)殷正百辟

内服官中重要的是“尹”、“宰”、“卿事”和“三公”等。尹是治理的意思,在王左右,辅佐王治理国家。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姓,尹是官名。伊尹出身低微,被商王汤信用,举而为相。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相”不是商代的正式官名,战国以前的“相”仅作为动词,是辅佐的意思。据此,尹是辅弼商王的大臣。汤、外丙、仲壬三王先后去世,伊尹立太甲为王。太甲暴虐无道,被伊尹放逐,由自己摄政。以后太甲悔改,伊尹才把他迎回。说明尹职位高而权势重。宰是主管内廷事务的官员,有时也参与外廷事务。武丁为商王时,“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卿事,后世亦作“卿士”,是高级官吏的泛称。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官称。据文献记载,商朝称三公的只有文王、九侯、鄂侯、伊尹、傅说〔yue悦〕五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