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周、秦、两汉运河 第一节 沟通江淮的邗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水、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西东流向,东西水上交通比较便利。但南北水运困难,这就要求人们穿凿一些南北走向的运河。

上述主要江河的干流,虽然都是西东走向,不过它们也有不少南北流向的支流。而且不同大河的支流往往相距不远,如黄河支流与淮水支流,淮水支流与长江支流,长江支流与珠江支流等。再加上这些大河流的中下游,土地平坦,湖泊众多,稍作改造和连缀,便可形成人工河道。因而我国的运河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并且很早便已出现。

相传早在商朝末年,我国即已凿成一条规模可观的运河,它的名字叫泰伯渎,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将王位继承权让给其弟季历、避地到荆吴(太湖流域)后穿凿的。它位于今无锡市东南。

春秋时期,开凿的运河渐多,有的为陈、蔡两国所开,在今淮水上游;有的为楚国所开,在湖北、安徽境内;有些为吴国所开,在太湖流域和长江、淮河、黄河之间。吴国凿的这批运河,无论对当时及后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吴国首建于商末周初的泰伯,长期默默无闻。到春秋末年,阖闾、夫差父子相继为王,由于当时的太湖流域有了初步开发,又有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襄助,国力逐渐强大。它首先对南方地区的两个邻国越国、楚国发动战争。为了在战争中便于运兵和运粮,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在太湖流域,利用自然河道的基础,陆续凿成三条运河。一条叫胥浦,北起太湖东面,南到杭州湾。这是一条从对越战争的需要出发而穿凿的运河。另一条叫胥溪,位于太湖西面,是沟通太湖、长江间的运河,便于吴船向西进入楚地。还有一条由吴(江苏省苏州市)北上,到今江阴西部与长江会合,便于吴船经此骚扰长江下游的楚地。吴在大军伐楚以前,对楚采用声东击西的“疲楚”战术,这一战术就是利用后两条运河,或向西扰楚,或向北扰楚,使楚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疲于奔命”的典故即源于此。这些运河的穿凿,不仅促进了区域性的统一,而且还为后来的江南运河奠定了初步基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