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说唱戏曲崛起 第四节 三弦与胡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近现代常见的弹弦乐器三弦,是明清以来鼓书、弹词类说唱音乐曲种常用的重要伴奏乐器。近年来一些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存证实,它在宋、金时代即开始流行。它的出现与运用,与当时说唱艺术曲种的兴起和广泛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今日所见历史上最早的三弦图像,是四川广元南宋墓出土的石雕三弦乐人图像(图30)。图中两位乐伎持三弦正在为一位表演伎人伴奏,另还有一乐伎正在击拍。河南焦作西冯封金墓也曾出土过演奏三弦的乐俑。可见这一乐器在宋金时代已被广泛使用。三弦形制的最大特点是琴杆细长而无品位,琴杆就是按音指板。这一特点给演奏带来不少方便:左手在指板(琴杆)上可以上下随意滑动求音,换把和转调都很自由灵活,尤其是可以演奏各种形态的滑音、装饰音,这就使得三弦弹奏的曲调能够很贴切地与腔调变化多端的说唱曲调配合,从而起到润腔托调、助语协韵的伴奏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演奏上的独特之处,使三弦这件乐器从宋元起直到近现代,一直被许多说唱艺术曲种采用为主要伴奏乐器。

图30 南宋石雕三弦乐人(四川,广元)

“胡琴”这一称呼,原是唐宋间汉族地区群众对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弦乐器总称,如琵琶、竖箜篌、忽雷之类弹弦乐器,都可被泛称为“胡琴”,意为“胡人之琴”,所以那时它并没有专指拉弦乐器的意思。至近现代,中国民间通称的“胡琴”,却已变化为一类用马尾琴弓夹在琴弦之间擦奏的拉弦乐器总称,如常见的二胡、京胡、粤胡(高胡)、四胡等才被泛称为“胡琴”。胡琴称谓包容范围的这一历史性分化,大约始于拉弦乐器逐渐兴起并广而用之的宋代。据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军歌诗“马尾胡琴随汉军,曲声犹自怨单于”所言,当时已有人将拉弦乐器称为“胡琴”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