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五节 在逆境中奋起夺取胜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当他呱呱坠地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一个富贵的家庭,还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但是一个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生长在富贵家庭里的人,如果不好好利用不愁吃穿的优越条件,勤奋读书,努力实践,也就是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走成才的道路,那么他就可能庸庸碌碌地虚度此生,对社会国家民族毫无贡献。反之,生长在贫穷家庭里的人,如果不被艰难困苦吓倒,而是敢于在逆境中发愤图强,勤奋读书,努力实践,那就是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他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走上成才的道路,成为对社会国家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生长在富贵家庭里,肯于努力用功而成才的人也有不少,但更多的是生长在贫穷家庭,在逆境中奋起努力,最后终于成才的人。前一种人当然值得称赞,后一种人则是应当加倍赞扬,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民族性,他们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国古代在逆境中奋起努力而终于成才的人很多,举不胜举,这里只能选一些比较典型的、并且一直为人们赞扬的来介绍。

战国时期的苏秦,青年时曾周游列国,希望能捞个一官半职,但是由于自己的学识浅薄,没有能说得动列国的君主,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家里的人看到他穿着破衣服,趿拉着草鞋,挑着个铺盖卷,像条丧家之犬那样回家来,知道他在外面没有混出个名堂,就都不理睬他。妻子关上房门不让他进去睡觉,嫂子不给他做饭吃,父母也骂他没有出息。苏秦处在这种逆境之中,开始只是伤心落泪,过后才想到这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太浅薄了,所以出去游说难以成功。从此他就发愤用功,每天读书到深夜。实在困倦极了,就想出个头悬梁锥刺股的办法来,那就是在梁上挂一根绳子,松松地套在头上,打瞌睡时,头一下垂,绳子绷紧,就吓醒了;如果神智还不清醒,还发困,就再用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一感觉到痛,神智清醒了,就继续读书。他这种在肉体上折磨自己的办法虽然并不高明,是一种笨法子,但在苏秦来说那是在逆境中不得已才采用的,为的是激励自己用功读书。他就是用这种笨法子硬逼着自己读了许多书,增长了学识和才干。后来他又一次出门去周游列国,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如簧之舌,说动了燕昭王,帮助燕国联合了韩、赵、魏、楚、秦等国,用反间计打败了齐国。苏秦自己虽然被齐国捉住车裂而死,但是他在逆境中奋起用功,终于学有所成,这一点还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所以中国古代常常以“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应刻苦用功读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