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波动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波动形式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篇章。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整个世界都处在不停地波动形式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波动的思想大概最早见之于《易》。它以阴阳对立的观点描述世界的运动。阴与阳“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表征阴阳的最突出的属性刚与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易·系辞》)。而进退变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上下消长、盛衰起伏,并且随时间不断地向前流行,即《易·杂卦》所谓的“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易》的这些描述只有想象为自然界的波动才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人们对这思想的发挥使波动的概念更加清楚。《易纬·乾凿度》写道:“阳变而进,阴变而退”;“阳动而进,阴动而退”。王充说:“阳极反阴,阴极反阳。”(《论衡·顺鼓篇》)直到17世纪,毛奇龄(公元1623—1716年)还说:“阳动则阴息,阴动则阳息,阴阳动静,互相推迁。”(《太极图说遗议》)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气的阴与阳两个方面,一进一退,一动一静,阴阳交错,动静推迁,正好构成了一幅波动的世界图景。

历史上许多典籍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的波动观念。《内经·素问》写道: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化生也。

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