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光学 第三节 沈括的光学知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墨经》之后,沈括对推进光学的发展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沈括是宋代伟大的科学家,撰有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他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巨人”,他的著作也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日兆月,月光生,则成明月。”(《周髀》)可见,我国古代人在西汉前就已经知道,月光乃日所照。他们或者把日比喻为发光的“弹丸”,把月比喻为“镜子”,或者将月比喻为不发光的“弹丸”,并指出“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尔雅义疏》卷五)沈括在回答有关日、月、形、体及月为何有光的问题时,肯定地说,“日月之形如丸”,“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梦溪笔谈》卷七)同时他还指出,每逢月初,太阳在月旁边,因此人们见到月亮的光明部分弯钩;以后太阳离月亮渐渐地远起来,太阳变成斜照月亮,因此看到月亮逐渐变成一个圆。值得指出的是,沈括第一次以一个圆球模型来演示月亮圆缺的道理:将该球的半个球面涂上银粉,另半球是黑的。当人们正对涂银粉的半球观察时,光亮面正好是一个圆;当人们侧视它时,光亮面就如同弯钩。正是在沈括的这一演示实验的思想启发下,元初赵友钦以这种半明半暗的圆球证明月食和月象变化。而明代朱载堉又发展成两个圆球,让它们分别代表日与月,或代表日与地,或月与地,从而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