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力学 第二节 滑轮与辘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滑轮,古代人称它为“滑车”。应用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应用一组适当配合的滑轮,可以省力。至少从战国开始,滑轮在作战器械、井中提水等生产劳动中被广泛应用。传说公元前第4世纪,巧匠公输般为季康子葬母下棺,使用了滑轮。汉代画像砖和陶井模型都有滑轮装置。

山东武梁祠一汉代画像砖,描绘了人们从水中打捞铁鼎的画面(图2-3):河岸两边各有三人前后拉着绳子,脚蹬河岸斜坡,弯腰使劲;绳子一端通过滑轮连结在铁鼎上;上下左右,众人围观。它描述的是秦始皇“泗水取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故事。传说,大禹造了九个巨鼎,以便人们识别善恶。九鼎从夏传到商、周,成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周赧〔nan蝻〕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秦昭王从周王室取走了九鼎,不幸途中一鼎竟然飞入泗水河。后来,秦始皇去东海觅神仙,路过此地,便命令千人入泗水河打捞宝鼎。可是,当宝鼎刚拉出水面,一条龙(在画面鼎上)冲出,咬断绳索,宝鼎又沉落河底。画面左边生动地刻划了绳子断裂一刹那,拉绳人朝天仰倒的情景。这幅画和这个故事表明那时候已普遍使用滑轮。

图2-3 汉代画像砖:泗水取鼎(摹绘)

图2-4 金墓壁画中的辘轳(摹绘)

滑轮的另一种形式是辘轳(图2-4)。将一根短圆木固定于井旁木架上,圆木上缠绕绳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木上,另一端悬吊木桶。转动圆木即可提水。只要绳子缠绕得当,绳索两端都可悬吊木桶。一桶提水上升,另一桶往下降落,这就可以使辘轳总是在作功。“史佚始作辘轳”(《物原》),史佚是周代初年的史官,表明辘轳大概起源于商末周初。据曾公亮在《武经总要前集·水攻·济水府》中记载,周武王时有人以辘轳架索桥,穿越沟堑。唐代刘禹锡(公元772-842年)描写了他亲自所见的一种称为“机汲”(《刘梦得文集·机汲记》)的提水机械(图2-5),它是将辘轳与架空索道联合并用,以便将山下流水一桶桶地提上山顶,既浇田地又省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