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 朴素的宇宙学说 第四节 天地形成与宇宙轮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中国古代对于天地形成的原因有多种猜想,最早的可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上曰:在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一片浑沌空洞,所以叫做太始。在那空廓中,道就开始形成。有了道,空廓才生成宇宙,宇宙又生出元气。清轻的元气互相摩擦,向上而成为天。浊重的元气逐渐凝固,向下而成为地。阳气积聚久了就生成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阴气积聚久了生成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太阳和月亮过剩的精气变为星辰。这种猜想先是伴随着盖天说流行,后来为浑天家张衡所用,只将盖天家天在上地在下的说法改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

宋代朱熹发挥了这一猜想。他认为,天地初开时,只有阴阳二气。二气交错运行,互相摩擦,淀出许多渣滓,固结在中央,形成地。气中清轻的部分上升,形成天、日月和星辰。这些天体在地之外环绕运转,而地在中央静止。这虽然不乏接近真实的成分,但只是朱熹靠纯粹思辨悟出,与西方康德的天体演化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

由于目力观测,古人对宇宙的了解只限于太阳系以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思想超越这个范围。南宋邓牧在《伯牙琴·超然观记》中说:“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耳……谓天地之外无复天地,岂通论也。”邓牧已从哲学的角度推论出太阳系以外还有空间,还有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