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第三节 其他材料上的古文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根据以上介绍,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契刻(也有笔写) 于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 (古代汉字),主要见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

金文是铸刻于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始见于商代中期,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所以我们所说的金文,主要指西周和春秋青铜器上的古代汉字。但是青铜器的制造、使用,下延年代很长,不但战国时期,就是汉代以后也仍然不断,有许多也仍然铸刻文字,只是就不属于文字学上所指的上述特定时代的金文了。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文化的发达,文字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的材料也逐渐丰富,举凡陶器、玉石、竹木、缯〔zeng增〕帛、玺〔xi洗〕印、货币等等,上面都可以铸刻或书写文字。不同地点、不同材料上发现的古代汉字,往往具有不同的形体特点和风格,彼此还有所交叉,因此存在种种复杂的情况。下面分若干类加以简单介绍:

(1)陶文

前面我们提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经发现有刻写或绘写的某些图形符号,有的文字学家认为已经具有文字性质,可以说是原始陶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陶文,其中齐国的最多,燕、秦、滕、邾〔zhu朱,即邹〕等国次之,韩、赵、魏、楚等国也有零星出土。这些战国陶文,有刻写的,也有范印的。所谓范印,就是如同钤盖印章,有的正方,有的长方,有的圆形,内容大都只是标明制作年份、地点,监造者、陶工籍贯姓名、置用地点等,字体大多工整,但不同地区的形体风格有所不同,图14是两枚陶文拓片,上面一方是齐国陶文,释文为: “扈者(都)(上陳下土)〔chen陈〕(得字去彳)(得)再左里(白攴)〔po破〕亳豆。”扈都,地名;(上陳下土)得再,监造者姓名;左里,陶工籍贯;(白攴),陶工名;毫,器物置用地名;豆,一种装食物的器皿。下面一方是秦国陶文,释文为:“咸亭右里道器。”咸,地名,即咸阳;亭,行政区划名;右里,地名,陶工道的籍贯;道,陶工名;器,指器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