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一节 明代踏青活动中的杂技会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清之际,宫廷杂技愈来愈衰落,不再搞较大规模的杂技组织。

明代的教坊很小,仅供皇室娱乐之用,经常演出一种类似宋代队舞的杂艺,又似杂剧的《过锦戏》,其中串演有一些杂技、幻术的内容。吕毖《明宫史》记载:

过锦之戏,约有百回,每回十余人不拘,浓淡相同,雅俗并陈,全在结局有趣,如说笑话之类。又如杂剧故事之类,各有引旗一对,锣鼓送上,所扮者备极世间骗局丑态,并闱阃〔kun捆〕拙妇騃〔ai皑〕男及市井商匠刁赖词讼,杂耍把戏等项,皆可承应。

从这段话中可知,在过锦戏中主要是以滑稽形式,装扮社会上各种市俗的情态,供人发笑,中间偶有“杂耍把戏等项”,只是个调料,使人稍稍换换口胃而已,有点类似今日风行之“小品”。

从《宣宗行乐图》和《新年元宵景图》这两幅反映明代宫廷生活的巨卷来看,射箭、击球、投壶、钻圈、蹬竿、狮子舞和幻术,是为明室所欣赏的节目。

清初统治者因明末义军中多杂技艺人,所以待之极残酷,不少艺人遭歧视、充军或残杀。清廷没有设置专门演出杂技的组织。清兵入关并以武力统一国土后,由于他们擅长骑射和角力,所以使马术和相扑得到较大的发展,而更多的杂技艺术,只有在“冲州撞府”的流浪卖艺人手中加以发展。

明代王圻编写的《三才图会》,是今存的一部最早的专门描绘杂技的图像。其中的《高縆图》、《吞剑图》、《缘竿图》、《走火图》、《秋千图》、《弄瓯图》等,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杂技艺人在露天卖艺时表演绳技、剑技、竿技、烟火盒子、柔术等的图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