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明朝的货币 第二节 大明通行宝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立纸币本位制,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面额六种,自100文至500文和一贯。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钞四贯合金一两。禁用金银交易,只准向官府领用宝钞,金银只收进,不兑出。税课收钱三钞七成,100文以下可用钱支付。九年,令天下税课银、钞、钱、米兼用,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纳税粮一石。二十二年增造钞五等,自10文递增至50文。这是中国最大型纸钞,用桑皮纸做钞料,一贯钞约长一尺,阔六寸,即36.4×22厘米。其形制花纹等均仿宋元钞。明代只发行此钞,始终由朝廷掌握,不分界,不改币名,不换形式,无发行限额,无钞本,不限时间地区,也不兑换或倒钞,多出少进,只投放不回笼,即只发出不收回,越发越多。明代钞法本身就是存心赖帐和剥削人民。所颁有关法令措施,地方多不理睬,自行其是。如所定收税三七比例,官方收税时只要白银或少量收钱,民间则折价收付宝钞。明中叶多数地区拒用宝钞,只要银钱粮食。官府支出强制搭发纸钞,朝廷三令五申,法定某些税费要几成宝钞,违者重惩。这些条令一阵风过去就算了。官钞、私钞、伪钞、坏钞越来越多,乱成一团,官府对此毫无办法。

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财政日紧,靠发钞济急,问题很多,钞值日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新旧钞各有不同价,民间竞以旧换新。洪武二十三年,宝钞一贯仅值钱250文,跌去3/4。次年旧钞又进一步贬值。洪武二十七年在浙、赣、闽、广地区,一贯钞只值钱160文。洪武三十年因江浙诸郡以金银定价,只用银钱不用钞,钞值大跌,物价已比初发钞时涨十倍以上。成祖夺取侄建文帝皇位,大兴土木,筑京城,财政极困,大量发钞。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物价成倍暴涨,米一石值钞30贯。政府多次禁用金银,违者灭族。官俸改以宝钞折米核发,钞十贯折米一石,比洪武时涨十倍。宣宗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民间仍用金银,钞法不行。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停发新钞,收回昏烂旧钞烧毁。规定有不用钞一贯者罚钞千贯,关店潜自贸易抬高物价者罚钞万贯,交易用银一钱者买卖双方各罚钞千贯。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令州县将市镇店肆门摊税增五倍。凡种蔬菜、果木和手工业作坊、车辆都纳税,如塌坊、客舍每间月纳钞500贯,骡车运载每次每辆纳钞200贯,船只运载每次按地域纳税100至500贯,蔬菜地每亩月纳钞300贯,果树每棵年纳钞100贯。设钞关征收客商往来各税。政府多次严令照法定用钞,不许伪造,违者处以极刑。英宗时明令税粮折收白银,取消用银禁令和塌坊、客舍、舟车等交税用钞的规定。宣德九年米价比洪武时涨千倍。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官俸改以银支给,每500贯给银一两,钞对银比价下跌为1/500。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宝钞一贯折钱四文。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令钞关钱钞折银,钱七文折银一分,钞一贯折银三厘,钞只用于发官兵俸饷。世宗嘉靖(公元1522—1566年)初年,官库入库只收银不要钞。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宝钞1000贯折银四钱,折钱276文。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钞十万贯才值钱一文。以后,除发俸外,民间拒用宝钞。思宗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建议行钞。一年发钞3000万贯,贯价银一两,商民可九七折兑钞,令宝钞局赶造,不行。明代行钞完全失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