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第四节 排除阻力,巩固革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从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冯太后、孝文帝改革以来,就遇到了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然而,冯太后、孝文帝并没有退缩,他们力排众议,持之以恒,不断深化改革。

制定百官俸禄制度,使清廉之官得到补济,贪官污吏有所收敛。这是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这项措施对那些侵占公物、勒索百姓的贵族、官吏却是个有力的限制,因而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与忿恨。淮南王拓跋他公然提出停止俸禄制、恢复自筹费用的作法。冯太后召集群臣,当众批驳他,坚持施行俸禄制。外戚显贵、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经常搜刮巨额钱财。孝文帝将他赐死。在颁行俸禄制的当年秋季,中央政府派大吏巡视各地,先后有40多名守宰因贪赃枉法被处极刑。

实行三长制,废除了宗主督护制,这是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检括户籍、搜揽苞荫户,扩大编户齐民的一项措施。这对世家大族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中书令郑羲等人认为三长制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冯太后指责道:“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魏书·李冲传》)态度坚决地批驳了反对派。

孝文帝同鲜卑贵族保守势力斗争最激烈的问题,要算是迁都洛阳。以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于氏、嵇氏和尉氏为代表的达官显贵在国都平城经营了百余年,都有巨资的家业,谁也不愿迁移。另外,从塞外南下中原,风土民情,生活方式乃至气候环境,都不容易适应。当迁都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众人无不震惊,反对南迁的贵族、官僚大有人在。孝文帝又专程返回平城,劝说留守官员支持南迁。但是,保守官员恒州(今山西大同东北)刺吏穆泰,不仅对抗迁都,还蓄谋发动反叛。他与定州(今河北定县)刺史陆睿、安乐侯元隆等密商共推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妄图推翻孝文帝。孝文帝闻讯后,立即令拓跋澄发并州(今山西晋源)、肆州(今山西忻县西北)兵讨伐,平定了穆泰等人的叛乱,保证了迁都计划的顺利进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