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客家人——汉族的独特民系 第四节 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界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目前,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代,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下列六种说法:

(1)房学嘉的“秦至南朝”说;

(2)吴炳奎的“南朝”说;

(3)罗香林、陈运栋的“五代至宋初”说;

(4)吴福文的“唐末至北宋”说;

(5)李默、张溥祥的“明正德年间以后”说;

(6)刘佐泉的“清朝”说。

判断一个民族或民系的形成,应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等四大要素为其标志。

首先,从共同的居住地域来看,目前客家人主要聚居在赣南、闽西和粤东、粤北地区,这一带集中了全部“纯客住县”,人口约为国内客家人的60%左右。

这一块客家聚居区是在中华民族历次大迁徙中逐步形成的。西晋末年的第一次大迁徙,百万汉人南迁,主要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和江西北部,只有一部分进入赣南;迁入闽西的更是少数。据载,直至唐开元年间(公元712—741年),开发较早、交通较为便利的赣南,已有37600户,而此时闽西、粤东一带,仍是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之地,当时闽西汀州仅有4680户,而粤东梅州的户籍统计尚缺。

唐代末年的第二次大迁徙,大部分南迁汉人进入赣南、闽西定居,后来还有一部分人从赣南进入粤东、粤北。据载,粤东梅州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为1577户,到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68—1077年)已增至12390户。同样,元丰年间赣南户数已增至133899户,闽西汀州增至81454户。在北宋时期,在赣南、闽西和粤东一带的客家聚居区已初具规模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