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献策·语言的艺术 3.刘邦和项羽对别人的态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刘邦给人的印象和唐太宗一样,似乎也是个善于纳谏、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还有樊哙、陈平、彭越,都给他出过主意,他的江山就是在这些人的不断建议中一点点拿下来的。用郦食其计,取陈留;用张良计,取武关;用陈平计,解决荥阳危机。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刘邦之所以能对这些人言听计从,最起码说明了四个问题:一则,这些人说得有道理;二则,刘邦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或者说刘邦这人有判断力;三则,刘邦这人自己没什么主意,至少不会很多;四则,刘邦这人脾气还算随和。通过这四点,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同志是个好领导,而且是个相当不错的一把手。

一个好的一把手,不是看他具体做事的能力和魄力,而是看他对整体局势的掌控能力,是否能对事情作出准确预判,进而作出迅速的部署,屁大点事都亲力亲为的人根本不适合做一把手,要都那样还要手下人干什么?一把手可以不干活,但必须要有很强的判断力和识别力。这就需要他遇事有耐心,心胸开阔、脾气随何,能够冷静分析下属的意见和建议,让问题在脑子里有充分的停留时间。发挥群策群力,永远比自己独断专行好。

刘邦这方面做得很好。天下大定,刘邦大宴群臣,在会上做总结时,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意思是,论谋划的运筹,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障供给,我不如萧何;打胜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用好他们,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这是刘邦攫取天下之后的经验总结,是肺腑之言,张、萧、韩三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哪一个拿出来刘邦都比不了,但是刘邦能把他们绑在一块儿,共同为他效力,那么刘邦就是集合了三个人的能力,如此,三人中哪一个都比不上他刘邦了。这就是一把手的本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