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恨无王陵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古人的道德冲突,往往表现为范畴冲突。如忠孝仁义,各具美妙,总有互相操戈的时候。如果父亲命儿子做害生不仁的事,儿子怎么办?东汉延笃曾写过一篇《仁孝论》,认为孝在仁先,孔子不是说嘛,“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国曹植,则认为孝近仁远,各存功用,孝而能仁,斯为极美。这些话说来说去,都是糊涂账,好在古人对这个冲突不怎么在意,常规的处理,都是以孝为先,仁不仁的,居其次焉。在今人看来,这有些不能接受,比如希特勒建集中营,然后声称“都是我爸爸让我干的”,一点原谅也得不到。但古人先孝后仁,有他们的理由,那时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必须维护,而仁的规范并不清晰,大家说得虽多,其实不怎么在意。

真正的烦恼,是忠孝的冲突。东汉袁淮说:“夫仁者爱人,施于君谓之忠,施于亲谓之孝。忠孝者,其本一也。”这是一个标准的表述,但遇到事情,全然无用。三国时的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荆州一战,他的母亲落在曹军手中。此时的徐庶,心乱如麻,便把“忠孝同源论”念上十遍,也无用处。在这种处境里,心肠硬的,无往而不利,去刘归曹是孝,弃亲保主是忠,怎么都有道理,怎么都是自己的对;心肠软些的,方觉两难,投曹是不忠,弃亲是不孝,怎么都没道理,怎么都是错——范畴冲突之所以肤浅,也在这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