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附录 一 唐代政治体制简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爵位

唐代的爵位等级分得比较多,但大多只代表一个贵族身份,并不具备实际的权力和经济利益。唐代的最高爵位是亲王,一般只授予皇子,唯一的例外是杜伏威,他曾经在武德年间被授予吴王的爵位,这是一个亲王爵位,一般宗室都是不可能获得的。亲王爵位的对应品秩是正一品,与朝廷当中的“三公”品秩相同;其次便是郡王和国公,从一品。一般宗室和一些归附的割据势力能够获得郡王的爵位,而一般功臣的爵位上限便是国公。这两个爵位品秩一样,但是排班的时候郡王在前,国公在后。国公是公爵当中的第一等,下面还有郡公和县公,分别是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公爵。县公下面则是侯、伯、子、男四等爵位,再往下还有一堆如上轻车都尉的低等爵位,本文中不涉及,故不赘述。

同样的爵位,根据封地位置的不同,在排班上也有先后之分。比如秦王和齐王,同样是亲王,但排班的时候秦王在前而齐王在后;再比如李孝恭原本是赵郡王,后来被改封为河间郡王,李道宗原本是任城王,后来被改封为江夏郡王,因为河间郡比赵郡的人口多面积大,江夏郡比任城郡地理位置更好,水土更加丰裕,因此虽然同样是郡王的爵位,对二人来讲却如同升迁。

三公

三公是唐代官制金字塔的顶端。唐代的三公与汉代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一体所组成的三公制度有所不同,唐代的三公没有实权,仅仅是名义上位极人臣的“论道之官”。唐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同为正一品的高官,其中太尉排班第一,司徒次之,司空最末。武德时期获得三公名爵的多是宗室皇子,比如说李世民在武德年间就长期担任太尉这个尊贵已极的职事官,而李元吉也在武德末年获得了司空的头衔。李世民登基后,在他执政的二十三年间曾经封拜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为三公,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死后的赠官,比如说贞观名臣魏徵在死后便被追赠为司空。贞观年间的“活三公”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李渊最宠信的宰相裴寂,李世民在继位后拜其为司空,但是这明显是架空其权力的一个举措,裴寂晋升三公的代价是他被排挤出了尚书省,从此离开了政府中枢;是第二个是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他在贞观年间先后被拜为司空和司徒,在李世民去世后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拜为太尉;第三个则是贞观名相房玄龄,他在贞观末年以尚书左仆射的宰相身份受封为司空,直至他去世,都一直保留着这两个职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