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谈裱褙艺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76年夏季,叶公超博士在亚太地区博物馆研究会发表一篇有关中国裱褙艺术的英文论文。承历史博物馆何馆长浩天赐寄原文,叶博士对于中国裱褙艺术不但所知精湛宏博,而且颇多阐发。他认为故宫博物院设有裱褙部门,只能做到抱残守缺,实嫌不够。应当邀请日韩各国裱褙专家,共聚一堂,把这项艺术广泛讨论,对于裱褙及一切有关的技巧技术,设计出一套标准规格的工作程序,最终的目的是要裱成一幅能持久、能达到最高水准的字画。

叶博士这篇论文,不但引起中、日、韩三国裱褙艺术专家的注意,就是欧美各国藏有大批东方字画的博物院如法里尔、纳尔逊艺术院、大英博物馆也都注意到这件事,在裱褙艺术方面深入探讨,希望有所贡献。

中国的传统书画,除了最早的壁画以外,写字画画总离不开宣纸、棉纸和丝绢,可是这三种材料不但质地柔软而且薄弱,精心传世之作,必须装裱起来,才能便于保藏。所以几千年以前的名人字画,能够流传下来,都有赖于装裱得好,才能绵绵胤育流传到现在。

《唐书·百官志》:“熟纸装潢匠唐八人。”《通雅·器用》:“秘阁初为太宗藏书之府,并以黄绫装潢,谓之太清本;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表背也。”这是最早裱褙见诸文字的记载。后来宋人虞繇在《论书表》里有“宋范晔喜卷帖装治”的说法。可见晋代以前,还不会装裱,到了唐初才开其端。虽有专人担任装潢,尚难求其精丽,到了宋时,范晔良工良法才深得装裱之妙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