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开始玩的照相机是长方形鹰眼镜箱的,只要是阳光普照,景物在反光镜范围之内,不用测距对光,就可以照出清晰的图像来。大学毕业那年,学校要半身照片贴毕业证书,同学会印纪念册也要照片,并且不要自己掏一分钱,只要到东安市场德昌照相馆写上班级姓名,照完之后,德昌照相馆会替我们送到学校去分别付印,就这样简单。结果毕业纪念册上,还是有若干同学的照片从阙。在谢师宴上,校长幽了大家一默,说有人迷信照一次相,神魂受一次伤,同学爱惜生命,所以大家都怕照相。虽然说的是句笑谈,愣是有人不愿照相,其故安在,至今我也没有猜透。
没过几年我买了一只三点六镜头,装张头软片,也可以用玻璃底片的新式照相机,而且配有自动快门三角架子,目测缩放光圈,映像调整焦距,晒出来的照片,比鹰眼镜箱所拍的照片,要高明多了。
上海两江女子篮球队第一次到北京比赛篮球,第一场球是在梅竹胡同青年会外场跟师大女篮比赛。北京风气比较保守,固然北方打篮球是冬季运动,任何一支女子篮球队的制服都是长运动裤,而两江女子篮球队,经过跑篮热身运动后,上场球员一律除去长裤,露出所着大红短运动裤,这种大胆的暴露,在北京人眼里算是破天荒第一次。那时我正担任丁丁画报外勤记者,赶巧我又带着摄影机,报社主编马一民临时抓差一定要我暂充一次摄影记者。我对照相本是初学乍练,人家球队摆好姿势,当时北京几位摄影名记者张之达、谭同生、萨空了、宗维赓他们电光闪闪,喀嚓喀嚓照个不停,而我手忙脚乱,人家照完,我的光还未曾对好,于是招来看球的观众一阵鄙笑。幸亏两江领队席均,特地变化队形让我拍了几张特别清晰的照片,后来《上海新闻报》、《申报》跟《时事新报》都采用了我的照片,把萨空了气得直吹胡子瞪眼。学友黄中孚把我的底片拿去复印了好几抒,送给两江每一位队员。他跟席均因为这一段交往,特别投缘,由爱侣进而缔结良缘,成为球坛佳话。我这笨手笨脚的临时摄影记者,想不到还做了一次月下老人呢!我这只张头软片照相机,虽然要从后面对光,在江浙两省所到之处,可照了不少优美的人物风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