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重刊序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董郁青先生所著,署名“濯缨子”,早在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至1932年结束,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素材,写得比较生动,卷帙浩繁,《益世报》曾为陆续出单行本,当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况,李说皇上闻老佛爷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当时大怒说,我不能让他死在我后头。后来果然两宫同时晏驾。这一段写得很生动,因此我对《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有一个时期很感兴趣。我当时家贫,无力订阅报纸,只是抽工夫在学校图书馆看看,以后离开学校,便没有接着看了。等到1928年间,我由同学介绍到天津《益世报》做记者。在报社编辑部,看到一位老者,干瘦,驼背,坐在一张办公桌前,埋头写作。有人介绍说这是董老,董郁青先生,就是写《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的濯缨子先生。那时我只有22岁,觉得见到这样一位名重一时的新闻界人物,很以为荣幸,说了些仰慕的话。那时董郁青究竟多大岁数,我并不知道,只见他佝偻着腰,留着两撇胡须,头发有些花白,真是一位老前辈了。当时他负责编辑副刊《益智粽》,每天要写短文一篇,栏目为《弦外之音》,是针对当时政治情况或社会各方面的动态写的。其形式是每篇百余字,末尾一行省略号,意思是意犹未尽。每日定要写一篇,也就不容易了,有的文章也很隽永。他除去写这些小文,还要写《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另外,发稿、组织版面、看大样这一系列工作也一定要做。他写文章一直在红格纸上用毛笔写大拇指肚般大小的字,秉笔直书,不加修改,字体亦清楚整齐。他家在英租界,每日下午二时上班,乘一段电车到东车站前,然后步行到报社。报社当时在意租界小马路,这一段路约半里地。董郁青上班风雨无阻,到班后坐下来一直把工作做完才起身离社。我有一个时候编各地新闻,时间和他工作时间相同,因此有机会和他聊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