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名画赏析 墨竹图 宋/文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宋)文同《墨竹图》

竹以其“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品格,“劲节虚心”的象征意义,一向为古代文人所喜爱。东晋时王子猷在一处只要居留三日以上,就命人种竹,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苏轼也有“无竹令人俗”的诗句。文同爱竹,称它“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

早在唐代,竹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唐代萧悦、程修己,五代郭崇韬夫人李氏、西蜀黄荃、南唐徐熙、后主李煜等都有墨竹之作,文同虽不是最早用墨来写竹的人,但却能超越前人,创建名震画坛的“湖州竹派”。正如元代画竹名家李衎所评:“文湖州最后出,不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

这幅《墨竹图》就是他的传世佳作。

一竿倒垂竹,几簇新生叶,凌空而来,如飞凤展翅,随风摇曳,似与风势相抗衡。节距远而不显,枝干虬曲有力,富有弹性,充分显示出新生枝干的柔嫩劲节。竹叶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因风得势,舒卷自如,生机蓬勃。正如《图画见闻志》所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

文同擅长篆、隶、行、草各种书体,从此幅画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将书法用笔运用于绘画的痕迹。他用淡墨横扫代替双勾填色,挥挥洒洒中尽得书法任性随意的抽象特色而又不失法度。枝干曲中挺劲,肉透于骨,有“颜筋柳骨”的笔力。竹叶则笔笔出锋,颇见行草功力。文同还借用草书章法的腾空飞白来表现叶片的迎风翻转之势,生动准确,让人如闻风过竹林的“沙沙”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