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书法名作 毛公鼎 周/佚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周)佚名《毛公鼎》铭文

1949年,大量文物被运往台湾;1965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宝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换的展品。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西周重器毛公鼎在陕西岐山的庄白村出土。鼎出土时相当完整,高0.538米,口径0.479米。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的鼎耳。因鼎腹内铸有三十二行关于“册命”毛公瘖的铭文,毛公瘖为了报答天子的煌煌美德,铸造了这个宝鼎,子子孙孙永远宝用,故名“毛公鼎”。

毛公鼎

毛公鼎出土后,几经辗转,经西安古董商苏亿年,北京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两江总督端方收藏,最后被典押给天津华俄道盛银行。英国记者辛浦森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购买。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书法家叶恭绰急筹3万元将鼎赎出,存入大陆银行。抗战期间,日本人在上海搜索此鼎。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保护此鼎,必要时献给国家。叶公超不负重托,终将此鼎留在了国内。

毛公鼎是现存商周青铜器中文字最多的,共四百九十七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人认为抵得一篇《尚书》。它的书法更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被后人称为“周代书法之冠”。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早期青铜器铭文已有很大进步。其章法结构更让人称道,大小错落,左右欹侧,长短参差,古朴灵动,是后人学习大篆必临的范本之一。李瑞清题跋此鼎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