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诗的流派 田园山水诗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达和穷,仕和隐,一直是困扰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问题。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左思《咏史》),“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李白《留别王司马》)。

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很现实的,更多的,是命运多舛,仕途不畅。灰心丧气之余,转而卜居田园,啸傲山水。晋、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如此,唐代的许多诗人也如此。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田园山水诗的产生。

盛唐人的归隐,与陶渊明已经有很大不同。陶渊明是真隐不仕了,而唐人的隐,多多少少有一点想走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这一点,连李白都未能免俗。

盛唐人的归田园,也与陶渊明有很大不同。他们往往都是大庄园主,没有如陶渊明那样身杂老农间,亲身参加劳动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和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完全是两回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唐代诗人的田园诗,更多的是对田园风光的赞叹。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旁观者的感受。

唐人山水诗也与谢灵运不同。谢灵运虽然性爱山水,但是牢骚太盛,以这样的心情去写山水诗,难免不够冲淡平和。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说他“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皆奇趣……岂惟玩景物,亦欲抒心素。”,是很准确的。唐代山水诗人虽然也有人生不如意处,但要平和得多。尤其是多以禅理禅趣入诗,更有一种空灵缥缈的韵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