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音乐常识 佛教音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但它的影响所及,几乎遍及全球。它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绘画、雕塑和音乐。

佛教音乐多用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用以歌咏赞颂诸佛菩萨,称为“梵呗”。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梵语和汉语的不同,使呗赞出现困难,于是就根据汉语的特点,吸收华夏的音乐素材,对佛乐进行改造,这样,就有了中国的佛教音乐。

传说最早制作佛乐的,是曹操的儿子、著名诗人曹植。晋刘敬叔《异苑》载:“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尝登鱼山,闻崖岫有诵经声,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所以中国梵乐又称“鱼山梵唱”。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佛教非常兴盛。南北朝时的梁武帝,不仅大宏佛法,而且亲自创作了《善哉》《大乐》《灭过恶》《除爱水》等十首佛曲,在宫廷中设“法乐童子伎”,使“童子倚歌梵呗”(《隋书·音乐志》)。他还首创了“无遮大会”和“盂兰盆会”,为佛教音乐的表演和传播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当时的寺院中,随时都是“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洛阳伽蓝记》)。唐、宋时期,佛教音乐更盛。唐代寺院为宣扬佛法,有定期的讲唱,特别是针对一般人的“俗讲”,影响非常之大。韩愈《华山女》诗说:“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姚合《听僧去端讲经》诗更说:“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几乎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当时最著名的俗讲僧人文溆讲经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音调,以为歌曲”(唐赵磷《因话录》)。当时就已经有了《普光佛曲》《弥勒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释伽牟尼佛曲》《阿弥陀佛曲》《观音佛曲》和《四天王》《戒香》《定香》等佛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